2013 年10 月23 日,由厦门大学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台湾辅仁大学、厦门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由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厦门大学数据挖掘研究中心、厦门大学统计系、辅仁大学管理学院承办的“2013 年第三季度海西金融、旅游、消费信心指数调查报告”正式发布。该调查采用雅典娜电话调查系统(AthenaCATI),以电脑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海峡西岸经济区23 个城市的20 岁以上居民进行调查,共收集有效样本4416 份。
海西总指数有所回升,回归“乐观”有望
调查数据显示,2013 年第三季度海西地区金融、旅游、消费信心总指数为98:29点,环比上升1:03 点,同比上升3:70 点,尽管仍处于悲观区域,但是已逐渐逼近100分界点,另外总指数继上一季度总指数的小幅下调后,本季度有所回弹并创下了近几季度的一个新高度,有望回归乐观区域。
从分项指数来看,在上一季度大幅回落的消费指数本季度有所上升,而上一季度表现本就强势的金融指数和旅游指数继续维持上升态势。其中消费指数为96:42 点,环比上升0:77 点,同比上升1:11 点,得益于海西建设信心的较大幅提高(环比3:6 点);金融指数85:45 点,环比上升1:15 点,同比上升幅度有所下降,为11:76 点;另外旅游指数于本季度达到了118:60 点的历史性高位,环比上升1:90 点,同比上升5:99 点。
金融指数稳步攀升,旅游指数再创新高
2013 年第三季度金融指数为85:45 点,继上一季度大幅上扬后,本季度继续稳步攀升,环比上升1:15 点,同比上升11:76 点。从分项指数来看,本季度海西金融投资计划的大幅上升成为拉动金融投资信心的主要动力,指数值为86:15 点,环比上升1:45 点,同比上升19:14 点;海西金融投资比例指数本季度为84:75 点,环比上升0:85 点,同比上升4:37 点。广东省继续发挥其金融比较优势位居四省榜首,其值为91:39 点。海西居民投资热情不减,加之政府旨在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和扶持中小企业的各项政策,海西金融大环境发展正表现出积极的态势。
作为三大指数中持续位于乐观区域的指数,近几季度旅游指数更是持续攀升,本季度达到118:60 点的三年来最高点,环比上升1:90 点,同比上升5:99 点。从分项指数看,旅游计划119:50 点,环比上升2:05 点,同比上升5:78 点;旅游收入指数117:70 点,环比上升1:75 点,同比上升6:19 点。在9 月7 日的海峡旅游发展研讨会上,两岸旅游业界首次联手对外发布超过70 项的旅游便利政策和旅游优惠政策,为两岸人民互通出游提供了便利,也进一步刺激了旅游指数的高位上行。其中,福建省以123:22 点继续居于首位,今年福建省旅游局在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着力实施“双百万户工程”的基础上,又推出具体惠民措施96 条,使得本季度当地居民对旅游信心进一步增强。
经济发展信心疲软,就业信心小幅上涨
本季度经济发展信心为93:43 点,延续了上一季度的下降趋势,环比下降1:35 点,同比下降2:17 点。从分项指数来看,物价信心指数82:85 点,环比下降2:75 点,同比下降3:76 点,成为拉低经济发展信心指数的主要因素,根据商务部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受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高温天气的影响,7 月中旬以来多数食用农产品价格上涨,这是致使物价上升、物价信心指数进一步下跌的主要原因,另外8 月CPI 数据公布后,各方共识为下半年通货膨胀压力要比上半年大,极大地影响了消费者的物价信心;而经济景气指数为104 点,环比虽有微小幅度0:05 点的上升,同比仍然下降了0:57 点。整体而言经济发展信心为2010 年第一季度以来最低,呈现疲软状态,不容乐观。
相较上一季度的低迷而言,本季度就业信心有所回升(94:20 点),环比上升0:80点,同比上升2:22 点,海西居民的就业信心正向积极方向变动。另外四省就业信心同整体海西同步变动,其中江西省就业信心水平上升幅度最大,环比上升1:20 点,广东省的就业信心指数依旧处于四省中较低水平。2013 年9 月10 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出席2013 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企业家代表时表示,为了促进就业,中国政府首先将会长期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可见尽管2013 年就业形势严峻,但是积极的宏观就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海西居民的就业信心。
海西建设信心表现强势,楼市购买信心回弹
本季度海西建设信心指数较上一季度有大幅上升,为107:65 点,环比上升3:60 点,同比上升8:46 点。该指数已持续四个季度维持在乐观区域,表现相当强势,成为拉动消费信心指数回弹的主心骨力量。
另外本季度房地产购买信心指数为81:90 点,环比上升1:75 点,同比大幅下降1:82点。2013 年上半年,“国五条”的落地宣告了房地产调控进一步趋紧,但2013 年第三季度,中央对于房地产调控力度有所减缓,并未出台相关新的有力调控措施,市场预期较为宽松,房价上行,致使观望的潜在需求者态度松动,一定程度上引发居民恐慌性购买心理,引起楼市购买信心回弹。
厦门大学数据挖掘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