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厦门大学、辅仁大学、厦门银行共同发起调查的2012年第二季度海西金融、旅游、消费信心指数7月20日向公众发布。数据来源于对海西23个城市4392位20岁以上居民(其中包含1343份厦门市调查样本)进行的电话访谈。
此次调查是在厦门银行赞助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厦门大学社科处的支持下,由厦门大学、厦门银行及辅仁大学联合主办,厦门大学数据挖掘研究中心、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统计系、辅仁大学管理学院、北京商智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厦门大学经济与管理教学实验中心联合展开调查,采用北京商智通雅典娜电话调查系统(AthenaCATI)随机抽样。
海西信心指数仍显悲观,各地消费者持谨慎预期
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海西金融、旅游、消费信心总指数为93.62点,落入悲观区域,该指数较上个季度环比小幅上升0.81点,比去年同期回落4.04点。海西居民对未来的预期仍趋于谨慎,在宏观经济内忧外患的现在,如何保障中国经济增长,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平稳转型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
海西金融、旅游、消费信心指数自2010年第一季度以来,已连续发布了10个季度。报告显示,本季度金融指数、消费指数以及旅游指数中得分最高且唯一位于乐观区域的是旅游指数(114.62)。国内高铁等交通运输设施发展迅速,旅游政策持续利好,再加上民众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学生暑假、避暑出游等因素,海西居民不仅有较强的出行意愿,且对本地旅游收入也持有信心。
消费指数(95.36)自2010年第四季度以来,连续第二次出现微涨,环比微扬0.94点,同比下降6.85点,但仍然连续四次落入悲观区域。其中,就业信心指数(88.46)创新低,耐用品投资信心(88.63)相比上季度有所提振;经济发展信心(96.06)与生活状况信心(102.55)与上期相比较基本持平。当前物价上涨的压力已经得到进一步控制,但受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海西消费者在提升消费信心的同时也更趋向于保持理性的态度。
本季度金融指数跌入谷底,仅为65.70点,其中金融投资计划指数跌至58.62。我国居民的投资渠道较为单一,股市的走势直接影响百姓对金融投资的预期。作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我国股市长期走势与经济增长背离,加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对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居民对金融投资前景持续悲观,有超过六成(60.38%)的受调查者表示未来半年内不会有金融投资计划。
2012年第二季度上海市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4.90点,环比不变,同比上升了3.70点;四川省消费者信心指数104.60点,继续保持在中值以上水平;而河南消费者信心总指数为102.90,“指数再次下降,信心依然低迷”。台湾方面,6月份的消费信心指数为76.36点,较上月下降1.25点,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未来半年投资股票时机。
而美国6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为62.00,创5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欧盟地区6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则低至负19.80。国内外各地表现各异的消费信心指数表明消费者对经济形势的评价和经济发展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仍持谨慎偏悲观态度。
经济发展信心企稳,海西建设信心回暖
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海西地区经济发展信心指数96.06点,环比微升0.76点。从分项指数看,经济景气指数为105.56,环比上升0.91点,同比降低12.79点;物价指数86.56,已实现连续三个月的回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显示,2012年6月份CPI同比上涨2.2%,创29个月以来新低,通胀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控制。CPI上涨压力略有消除,一方面是因为夏季的到来使食品特别是农产品进入供给旺季,另一方面则是去年翘尾因素的影响减弱。从分省数据看,浙江经济发展信心为98.92,广东97.09,江西95.81,福建省最低,为94.92。相比之下福建和江西经济发展信心略显不足。
2012年二季度海西建设信心指数为99.93,环比上升1.93点,同比下降8.72点,基本摆脱悲观区域,已实现了第二次回暖,显示了海西民众对未来半年海西地区建设的信心在恢复。值得一提的是,海西四省区中两省广东(101.30)、江西(101.00)民众的海西建设信心已经突破100,福建(99.54)以及浙江(99.08)分别列第三位和第四位。
房地产投资信心小幅回升,就业信心跌入历史低位
本季度海西地区耐用品投资状况指数为88.63点,比上个季度回升3.13点,连续两季度以来出现回暖之势,同比略降2.85点。在两项细分指数中,耐用品购买指数成为拉动耐用品投资信心的主要方面,其值达到94.07点。从耐用消费品方面看,虽然其信心仍处在低位,但是本季度央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以及三年多来的首次降息,使耐用消费品投资信心回暖。房地产购买信心指数为83.19点,环比上升1.64点。随着银根的逐渐放松和针对首套房优惠政策的出台,消费者的购房环境在逐步好转,同时对政策放松的预期也在加重,部分城市和地区成交量出现小幅回暖态势。
二季度,海西地区就业信心指数为88.46,较上季度降低2.54点,较去年同期降低8.94点,跌入调查以来的历史低位,悲观程度不断加深。从外围环境来看,近半年欧元区屡遭利空打击,六月又面临偿债高峰,美国经济复苏回暖的势头不稳定,巴西等新兴市场也开始走弱;世界经济增长的态势总体乏力,直接影响我国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出口贸易,出口疲软。从国内环境看,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由此带来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调整不可避免。国内经济增速的放缓不仅会带来金融风险还有就业压力。从分省数据看,四省就业信心水平普遍偏低,最高的是江西(89.20);最低的是广东(85.01)。广东已经连续四季度就业信心指数低于90点,企业开工率降低直接导致工作岗位的减少。能否切实解决民众的就业问题成为稳定居民信心的关键。
旅游信心指数再创新高,金融信心指数跌入谷底
本季度海西旅游信心指数再创新高,攀升至114.62,较上季度上升4.44,同比上扬7.62,在消费、旅游、金融三大指数中上升最为明显。从分项指标来看,旅游计划115.89,旅游收入113.36,较上季度分别增长3.94和4.96,较去年同期增长7.99和7.26,在全部海西指数的同期对比中拔得头筹。伴随着毕业旅游、学生暑假的来临以及休闲避暑出游的增加、消费意识的改变,以及公路、铁路、旅游景区软硬件的配套完善,海西居民出行旅游的热情高涨。海西地区四省的旅游信心指数中,福建省以120.34点荣登首位,未来半年海西居民外出意愿强烈。
金融信心指数跌入谷底是本次海西信心指数最值得关注的一点。本季度海西地区金融指数为65.70,环比下降3.33,同比下降4.43,是三项指数中唯一下降的分项指数,本已消极的海西消费者参与金融投资活动的热情更加低迷。针对中国经济的放缓,欧美经济形势的严峻引起中国外需市场疲弱、出口衰退等,中国股市反应剧烈。进入6月以来,上证综指已下跌6.2% 。剔除金融股等大盘股以外,许多中小市值股票跌幅较深,一季度的反弹再次昙花一现,“牛短熊长”的走势,让投资者对金融投资前景持续看淡。从分项指数看,海西金融投资计划指数和投资比例指数分别为58.62和72.78,金融投资计划指数跌破60,环比降幅达到3.48点,再次落入历史低位。
(经济学院统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