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持续几个季度的稳步上升之后,今年第二季度海西金融、旅游、消费信心指数呈现下滑态势,居民开始对未来三个月的经济发展、金融投资、旅游和消费表示担忧,其中,金融市场低迷成经济发展最大“隐忧”。
24日上午,我校与台湾辅仁大学联合举行“2010年第二季度海西金融、旅游、消费信心指数”新闻发布会,发布今年第二季度海西23个城市的居民金融、旅游、消费信心指数。这也是双方向社会第六次发布厦门金融、旅游、消费信心指数,第二次发布海西金融、旅游、消费信心指数。
据介绍,调查采用雅典娜电话调查系统,以电脑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海西经济区23个城市的20岁以上居民进行调查,共收集到有效样本4096份。
海西居民消费信心指数有所下滑
调查显示,2010年第二季度海西金融、旅游、消费信心总指数为100.75,虽然处于中性偏向乐观范围,但与2010年第一季度环比下跌了6.20个点。
台湾辅仁大学教授谢邦昌表示,“这是一个值得警示的信号,表明海西消费者对未来三个月的经济发展、金融投资、旅游和消费表示担忧。”
就各项分指数来看,消费、旅游、金融投资三大指数相对今年第一季度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下跌幅度最大、得分最低的是金融投资指数,仅为80.88,处于比较悲观区域,相对于上一季度大幅下跌了9.56个点。课题组认为,2010年第二季度世界各主要股票市场和我国股票市场的下跌震荡影响了金融投资者的信心。
下跌幅度最小、得分最高的是旅游指数(105.28),表明海西消费者对海西旅游发展显示出较强的信心。
消费信心指数(104.59)较上一季度下跌了6.34个点,消费信心指数的各细分指数中的物价指数、就业指数、房地产指数的下跌幅度较大。课题组认为,造成指数下跌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 四个方面:一是居民对今年第二季度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预期;二是物价上涨较快,尤其是关系居民生活的部分商品物价大幅上涨;三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四是房地产政策调控在海西地区目前还没有产生有效的效果,部分地区房价仍然上涨迅速。
厦门消费者信心指数出现两年来的首次下滑
发布会同时公布了2010年第二季度厦门金融、旅游、消费信心指数。数据表明,2010年第二季度厦门金融、旅游、消费信心总信心指数为104.58,较2010年第一季度下跌了4.57点,这是厦门居民消费信心指数自2009年来首次出现下跌。
我校经济学院计划统计系主任朱建平说,随着经济刺激效应减弱,经济增速的放缓,加上今年3、4月份,以遏制部分地区房价过快上涨为主要指向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密集出炉,对经济和股市都造成一定冲击等,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
就各分项指数来看, 旅游指数在三大指数中得分最高,达到115.9,同比增长19.55点,环比增长3.85点,是三大指数中唯一环比增长的指数,表明厦门消费者对于未来厦门旅游业发展状况信心十足。消费指数(109.04)较去年第一季度下跌了3.65点,其中物价信心、就业信心、耐用品投资、房地产购买信心下跌最大,是引起消费信心指数下跌的主要原因;经济景气、家庭经济状况、经济发展信心出现小幅上涨或持平,表明厦门居民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充满信心。金融指数(75.4)低于海西平均水平,说明厦门居民对金融投资持更加悲观的态度。
海西消费者信心总指数仍高于大陆及港澳台
课题组还将海西消费信心指数与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等四个经济区的信心指数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显示,大陆、香港、澳门以及台湾等地2010年第二季度消费信心指数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现象。海西和厦门消费信心总指数最高,台湾最低;在本地经济状况以及生活状况方面,海西和厦门消费者与大陆消费者信心指数值得分接近,高于香港、澳门和台湾,表明我国居民对本地经济的发展充满信心;海西和厦门消费者对于未来半年内的就业状况以及物价水平的乐观程度均高于大陆、香港、澳门以及台湾;而在购买住宅方面,海西和厦门消费者与台湾消费者的信心接近,高于大陆、香港和澳门;但在金融投资方面,大陆、海西和厦门消费者相对于香港、澳门和台湾来说更为谨慎保守,台湾地区金融投资信心指数最高。
(记者 李 静 通讯员 李 红)
◆名词解释:
海西金融、旅游、消费信心指数:是由厦门大学数据挖掘研究中心、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计划统计系、台湾辅仁大学和北京商智通联合编制,用来综合反映并量化海西居民对对经济前景、收入预期、旅游计划、金融投资计划以及消费心理状态等的主观感受,是预测经济走势和消费趋向的先行指标,也是检测经济周期变化不可缺少的依据。指数取值在0至200分之间,其中0分表示最没信心,200分表示最有信心,得分落在0-100之间时,则是偏向悲观;以100表示中立水平;分数为100-200之间,偏向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