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下午,厦门大学经济学科于经济楼N501举办“新时代统计学科发展”座谈会,厦门大学讲座教授、世界银行发展研究部原首席统计学家陈少华,厦门大学讲座教授、世界银行研究部原资深数据科学家赵清华,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和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院长周颖刚教授,以及统计学科教师、博士生参与座谈交流。座谈会由经济学院统计学与数据科学系副主任(主持工作)方匡南教授主持。
本次座谈围绕新时代背景下统计学科的发展方向,包括经济统计学科发展,数据科学在大数据及AI 时代的发展,以及统计学与数据科学的应用等问题展开交流。
赵清华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科研经历与研究实践首先发言,与师生们分享了宝贵经验与深刻思考。赵清华教授系统梳理了经济统计、数理统计和数据科学的概念内涵、基本理论、主要研究领域等。他对统计学科课程设计提出建议,认为应统筹规划统计学课程安排,构建科学平衡的课程体系,有效避免短板效应,同时避免课程的重复教学。在做具体实证研究时,赵清华教授特别提醒在写出数理方程之前,要全面了解数据。

陈少华教授结合自身研究经历表示,调查研究需要统计学、计量经济学、数理模型、机器学习等多种方法结合。大数据时代所面临的关键挑战,是如何将大数据与传统数据进行互补。做统计学研究的目标应当进一步明确:拿到现实中第一手的数据资料,理解和把握需求。此外,应注重课程教学和学术研究并进、相互促进。

在交流环节,老师们围绕经济统计学科的重要性与发展方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统计学科中的应用、有组织科研与学科发展、统计学科人才培养与课程设置等主题畅所欲言。经济统计作为统计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经济政策制定、市场分析等方面均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统计学科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经济统计研究,有助于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效率。在统计学科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方面,老师们认为应考虑市场需求和学生兴趣,增加实践性和前沿性课程,以培养具有竞争力的统计学复合型人才。

最后,周颖刚教授作总结发言,他从经济学科的视角出发,提出厦大经济学科应当创世界一流、树中国学派。学科发展需顺应时代潮流,凝练使命、培育英才。统计学科各位老师应进一步加强有组织科研,形成合力,产出高质量成果。

(经济学院统计学与数据科学系2024级博士生 刘书成、 经济学院 周梦娜)